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勃利县 > 勃利县新闻 > 范可新从小挤7房子,21年冰上时光,经

范可新从小挤7房子,21年冰上时光,经

发布时间:2024/3/11 16:46:48

范可新父母

年2月5日晚冬奥会第一个比赛日,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大同街和东安街之间有一片普通居民小区——惠民小区,范士忠和聂桂玲老两口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盯着电视机。范士忠很早之前就把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决赛的比赛时间设在手机里,因为这时他们的宝贝女儿范可新将为国出战。

不负众望,中国短道速滑混合接力获得了年北京冬奥会的第一金,在采访中5名上场队员都哭了,他们知道要得到这枚金牌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其中最感慨的应该是范可新:“这块金牌,我等太久了!我会永远相信队友!每次训练,每次下冰,嗓子都带血!”

对于29岁的范可新来说这可能是她职业生涯最后一届奥运会,16岁进入黑龙江省队,17岁进入国家队,18岁赢得世锦赛冠军,三年时间从无名小辈到世界冠军,范可新的冰上征途可谓顺利,可最重要的这枚奥运会金牌她足足等了12年。

家境贫寒,一边练滑冰一边捡废品

范可新小时候

年9月,范可新出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勃利县,7岁时家里做生意赔了钱,父亲范士忠、母亲聂桂玲带着她来到了七台河市区,想在这里努力赚钱过个安稳日子,“我们把她哥哥留在老家上学,我们三口人身上只带着元钱来到七台河,花元租了一间7平方米的铁皮房”

“那个时候太难了,对不住孩子!”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除夕的饺子都是邻居给的。这间7平米的铁皮房,一家人一住就是好多年,他们平时挤在一张1米5的床上,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夫妻俩的修鞋,可这样并非旱涝保收,而且人生地不熟,初来七台河他们一家甚至“家里没米,喝了差不多半年的米粥。”

范可新从小就懂事,打小有一个习惯——捡废品,她记得自己有一条是妈妈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洗干净后重新补了下又穿了好多年。在她这里捡废品并非丢脸的事,“放学路上我就盯着街上,当玩儿,卖了还能买文具。”

8岁开始学习滑冰

小时候除了学习和捡废品,她还爱上了滑冰,这里是七台河,她知道大杨扬和王濛的故事,8岁她进入了市短道速滑业余队,教练马庆忠当时觉得这小女子跑得快、跳得高,是个可塑之才,她妈妈悄悄问马教练:“那学费多少钱呢?”,马庆忠打量了下她们母子说:“先来试试吧,她若刻苦训练,我就不收钱。”

马庆忠是她冰雪生涯的第一个恩人。

当时她没钱买冰鞋,马庆忠就送了双旧的给她,可由于不合脚,一场训练课下来脚底都磨破了,懂事的范可新没把这些告诉父母,“一天晚上,我给可欣换衣服,发现她胳膊、腿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双脚有几处磨破皮结了痂,有的地方已经化脓。”聂桂玲说,“姑娘,咱以后别练了,这太遭罪了!”

”不!不!妈妈我要练!”她一边喊一边钻进被窝,不让妈妈看。正是这份对于滑冰近似痴狂的爱才成就了后来的范可新。

范可新的训练时间是在凌晨4点,当时七台河还没有室内冰场,那时河面的冰最厚,但另一方面天气也最冷,他们需要忍受零下30度以下的寒冷在寒风中一圈圈滑行,很多孩子受不了提前下冰,但范可新却求教练让她多滑几圈。

年,大杨扬和王濛的恩师孟庆余来到七台河选队员,范可新知道这是她的一次机会,在哈尔冰有冰上基地,条件比这里好多了。那年10岁的范可新成为了孟庆余的弟子,孟教练也看出来这女子有些天赋,于是对她也格外严格,别人弯道减速,他要求范可新必须加速,别人训练定量,范可新必须加量。

他太懂要如何培养一名冠军,这些是她必须吃的苦。

一路贵人相助,一场贫血差点毁了职业生涯

为了支持她滑冰,范士忠把修鞋铺留给了妈妈,自己去外地打工,可没想到被骗了,两年多他只带回多元钱。哥哥也辍学回家,开起了港田车。母亲在补鞋之余,又给别人擦鞋,并学着帮别人配钥匙。当范可新该换冰鞋的时候,家里仍然拿不出0多元的装备费和元的伙食费。那些钱可能就是家里一年的生活费。

就在此时出现了范可新职业生涯的第二个恩人——卜华和孙玲夫妇。

家里的修鞋摊

当年孙玲是七台河市工商局景丰工商所所长在办理她家修鞋铺营业执照年检时,意外了解到她家的情况“有一次去她爸爸开的鞋铺,看到她家非常简陋,她和父母住在半地下室,吃饭都没有像样的碗筷,更别说饭桌了。”

于是孙玲和丈夫卜华商量,从自己的家中拿出元钱,帮助范可新解决了燃眉之急。“她最大的优点是能吃苦,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常人很难做到。我当时就寻思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她,不能因为困难放弃了这项运动。”

年,范可新在孙玲夫妇的帮助下凑齐了费杂费和装备费,范可新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新冰鞋。后来卜华和孙玲成了范可新的干爹和干妈。

在短道速滑的成绩上范可新越来越得心应手,她知道自己不能辜负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可在年的某次训练中,范可新感觉自己浑身没劲,头晕目眩。体检后得知,由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快,加之平时训练强度大,又长期营养不良,患了青春期缺铁性贫血。

青年队时期

医生的建议是别再滑冰了,但范可新不肯放弃,她知道滑冰对于她来说意味着家庭的未来,意味着好心人的期望,意味着自己的梦想,5年她一直在坚持,没说过一句苦,可这次怎么度过难关呢?

“我一定要坚持滑下去,滑了这么多年,如果半途而废这辈子就完了,国家青年队的入队通知已经发到教练那里,我将来一定能进国家队,我还要夺金牌……”就在此时马庆忠打来了电话,他了解了范可新的情况,连夜托医院。回家疗养时,又把范可新接到自己家,配合药物治疗并进行食补。

从国家队新星到主力,却连续饮恨奥运会

年,范可新伤愈进入了国青队,这距离她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初入国家队,她遇到了自己的偶像王濛,一边虚心向队友请教技术,一边增加自己的训练强度,在教练的指导下进步神速。

那年在短道速滑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她和队友周洋、刘秋宏、张会夺得女子0米接力金牌,这是她成年队的第一个冠军。

她把目标定在了年的索契冬奥会,她要在那里赢得冠军,她和老乡王濛一样有一个特点——全能,从米到1米,范可新都在世界大赛中证明过自己,她滑行风格凶悍,速度快,技术好,在队里被称作“王濛第二”。

王濛是师姐、老乡和偶像

在冬奥会开幕前的一个月王濛因为伤病不得不退出,缺少了主心骨的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出征索契,女子米她被寄予厚望,她和王濛被誉为这个项目中国队的“双保险”。这枚金牌自年盐湖城之后便再未旁落。

第一次冬奥会米失利

王濛的受伤让范可新成为中国队的第一希望,在半决赛里她和刘秋宏、李坚柔分在第二组,出发时她有些着急在抢占位置时与刘秋宏相撞意外摔出赛道,无缘决赛,好在后来,李坚柔意外夺金“这块金牌命中注定属于中国”。

拿到一枚银牌

几天后的女子米范可新再度出征,她顶着巨大的压力晋级决赛,她要面临着两位韩国选手朴升智和沈石溪的夹击,比赛开始,两名韩国选手相继领滑,范可新处于最后面,直到进入最后两圈,范可新开始提速,成功超越沈石溪,并紧追朴升智。最后一圈冲刺,范可新极大地威胁到朴升智,不过由于此前落后太多,还是未能实现超越。最终范可新以1分30秒获得亚军。

这是她的第一枚奥运会奖牌,对于年轻的她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此后她更努力地训练,平昌奥运会周期她贵为世锦赛女子米的“五冠王”。

平昌冬奥运会一度是噩梦

“我要弥补4年前在索契的遗憾。”赛前她曾说。可这次的结果却成为了她长期以来的噩梦,“一想起来就哭得不行。”

在平昌25岁的范可新已经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领军人物相比于四年前更成熟,也更强大。

当时的新闻还赫然写着“女子米范可新成首金大热”,可又失误了,还是在半决赛因为犯规被取消成绩,连续两次倒在半决赛,被誉大杨扬、王濛后女子米最强选手的她没有像两位七台河老乡一样把自己的名字刻进奥运冠军的历史里,更重要的是这枚中国保存了四届的金牌拱手让给了意大利人方塔娜。

0米接力,她铆足一股劲想要证明自己,预赛李由范可新、韩雨桐、曲春雨和周洋组成的中国队以4分05秒获得小组第一,并打破奥运纪录。她们以这样的状态晋级决赛,而整个短道速滑的比赛因为韩国人在主场的“为所欲为”而有些变味。

0米接力“犯规”

比赛中范可新在交接的时候碰到对手,被判犯规,中国队的成绩取消。但韩国和加拿大选手同样发生碰撞却一点事也没有,赛后周洋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中国队为什么犯规……虽然我是参与者但我越来越看不懂短道了。”

范可新在采访时眼含热泪,一旁的周洋一边摸着她的头,一边安慰没事,可她内心的自责一点也没散去,“教练把最后一棒交给我,我没有做好,但对于这个判罚我确实不服。”

索契她带着遗憾离开,平昌她带着愤懑归来,内心里对于那枚奥运金牌的渴望一直在激励她前行,还有那么多关心她的人,她的父母、启蒙教练、干爹干妈都给予她最大程度的支持。

经历三届奥运会终于圆梦

年她曾在采访时对镜许下想成为年冬奥会冠军的心愿,如今她终于实现了,对于29岁的老将,三度征战奥运会其中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21年的时光,天,从8岁到29岁,经历过怀疑、自责、反转与执着,她弥补了过去8年的遗憾,可米还是她心里的一道坎,那条决赛的起跑线像一道鸿沟,这一次范可新想要翻越它。

米又一次折戟半决赛

2月7日“从索契到平昌心魔难除,范可新再次折戟冬奥”成了很多媒体的标题,她在半决赛被加拿大选手撞出跑道,第三次未能晋级决赛,大杨扬说:“这是三届奥运会我看小范滑米最稳的一次,不管怎么说,向小范致敬。”她成了老将,成了领袖,成了队里的大姐,但这一次她又错过了,或许这就是她的命,这样的告别有些凄凉,她看着年的周雨婷晋级决赛某一刻或许也想到了8年前的自己。

最好的范可新

无论如何,范可新可以骄傲地离开短道速滑的赛道,那个8岁就开始在冰上滑行的姑娘用21年的坚持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冰间人生,在贫寒的家庭里她从小就学会了坚强,在奥运会的赛场她学会了平静,短道速滑曾教她训她,教她要在人生路上争抢,训她要有持之以恒的勇气,这些她都做到了,她经历三届冬奥会终于圆梦的故事终将会在七台河的冰场上流传,就像当年杨扬和王濛的传奇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lizx.com/blxxw/1436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