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勃利县 > 勃利县旅游 > 科技助农老科协支招,让小麦重新落户勃

科技助农老科协支招,让小麦重新落户勃

发布时间:2021/1/20 18:41:33

七台河日报讯(张吉森刘万昌记者解洪旺)4月3日上午,在勃利县吉兴乡心和村广袤的田野上,大型现代化播种机轰然作响、往来奔驰,将金黄的麦种均匀播撒在肥沃的泥土里。这是县、乡老科协与农业部门在共同指导小麦标准化播种作业。此举不仅结束了全县20多年不种小麦的历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现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突破。

“心和村和其他村一样,从上世纪末就逐渐摒弃了小麦的种植,本世纪初又逐步缩减和放弃了大豆的种植,种植结构由多样化变为以玉米和水稻为主。”吉兴乡老科协会长张吉森介绍,“多年来,由于土地轮作、调茬、病虫害防治和作物重迎茬减产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玉米种植投入大、用工量大、费用高,而玉米市场价格逐年走低,还一度出现卖粮难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乡亲们能重新种上小麦,多亏了俺们县、乡的老科协,他们始终把解决种植业结构单一、农民增产不增收作为精准扶贫和科技助农的‘牛鼻子’来抓。”村党支部书记张卫国介绍,县、乡两级老科协多次深入到心和村,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起研究如何解决种植结构难题,经过多次考察、多方论证,决定动员农民重新种植小麦。为积极寻找市场,他们与市小麦面粉加工厂达成了合作种植小麦的协议,并通过组织村民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围绕“调结构促发展”这条主线转变村民思路,帮助农户核算调优种植结构的诸多好处账。在提高农户对调整种植结构必要性、迫切性认识的基础上,老科协工作人员还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落实种植面积。张卫国带头种植亩,村两委多名党员共种植亩,全村落实了30多户亩。在县、乡两级老科协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该村小麦种植户从3月中旬就已开始备耕,并从内蒙古牙克石引进“龙麦35”优良品种,从哈尔滨购进小麦播种机,购进了化肥和农药。为确保小麦按时正常播种,村里组建了党员干部农机、农技互帮互助志愿者服务队,提供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的全程指导服务。

“近期小麦播种就可结束,目前全村的多亩耕地,水稻、小麦的耕地面积分别在亩以上,与玉米平分秋色。到麦收季节,乡亲们又能看见久违的麦浪滚滚金秋景色了。”话语间,张卫国仿佛沉浸在丰收喜悦里了。(王长辉七台河日报记者黄晓慧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lizx.com/blxly/824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